“宋氏祠堂啊,我知道,在安谷鎮,曾在抗日戰爭時期存放過故宮文物,就是現在大家說的‘戰時故宮’嘛!”
“不是不是,宋氏祠堂在水口鎮,曾是龍窩村那一片區的糧站,后來又改辦為小學、初中?!?/span>
提及宋氏祠堂,四川樂山人再熟悉不過,可宋祠究竟在哪?人們存在分歧。有人說在市中區安谷鎮,也有人說在大渡河對面的水口鎮,但不可否認的是,宋氏家族自“湖廣填四川”移民而來至今,無論是照看西遷的故宮文物,還是興辦教育,都在踐行其“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的家規。
近日,由四川省紀委監委機關、四川省委宣傳部主辦的第二屆“天府好家規”征集活動啟動以來,收到了各地家風家規故事。日前,封面新聞記者在樂山市市中區紀委監委相關同志的帶領下,來到宋家,聆聽宋氏第23代族人宋玉霞講述他們家的家規故事。
從“緣結樂山”到“一族多祠”
撤鄉并鎮前龍窩村超過90%的人姓宋

被認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宋氏祠堂位于水口鎮龍窩村。
被認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宋氏祠堂位于水口鎮龍窩村,與安谷鎮宋氏祠堂隔大渡河相望。
據宋玉霞介紹,兩岸的宋氏為同宗,“我們有同一個祖先,只是隨著兒孫的增加,在兩岸都建有祠堂?!?/span>
宋氏祠堂內的介紹展板證實了這一說法:宋氏祖先原本在一河之隔的安谷鎮宋祠內進行一年一度的祭祀,然而,在某一年祭祀中,由于突然漲水,十幾位宋氏族人被洪水奪去了生命。面對失去親人的悲痛,宋氏祖先決定在水口鎮修建自己的祠堂。
展板還稱,宋氏祠堂系明清建筑風格,古老的祠堂內,處處散發著歷史的氣息。宋氏族人于此恪守祖先擬定的“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十徳家規,耕讀傳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思想品格優良的宋氏族人。
“在撤鄉并鎮以前,水口鎮龍窩村90%的人姓宋,剩下的人則或多或少與宋氏存在關聯?!彼斡裣冀榻B,溯源“樂山宋氏”祖先,乃是元朝三品監察御史宋元泰,其人物塑像現今依舊立于水口鎮宋祠內。

水口鎮宋祠全景。(資料圖)
從“一家一族”到“見證歷史”
既當過“戰時故宮”還是舊時學堂
如今,樂山宋氏家族早已開枝散葉,據祠堂內一幅族人分布圖顯示,除了樂山地區外,遠在云南,都有宋氏族人的足跡。
但在宋玉霞看來,不論晚輩們走得有多遠,到了特定的時間,都會回來。
每三年一次的祭祖大典就是這個特定的時間?!敖衲陝偤檬堑谌?,年初完成了本次祭祀,不少平時隔得很遠,難得一見的族人們都回來了,共同祭奠先祖,商議族內事務,訓子育賢?!彼斡裣冀榻B,宋氏家族除有很強的凝聚力以外,也多次見證了歷史的發展。
抗日戰爭時期,故宮博物院等單位的逾百萬件文物前后經南遷、西遷,終至“六祠一寺”,在宋祠成立故宮博物院樂山辦事處,留下了“功侔魯壁”的佳話。因此,樂山宋祠被喻為“戰時故宮”。不僅如此,宋氏還將房屋租借給原故宮博物院樂山辦事處負責行政事務的歐陽道達,其“典守精神”流傳至今。
新中國成立后,位于水口鎮的宋祠一度作為糧站,后又辦過小學、初中,最多時有7個班,容納師生上百人,直到上世紀末才停止辦學。

水口鎮宋祠外部。
從“歷史遺址”到“文旅地標”
宋氏后人希望家規
既能薪火相傳更能發揚光大
在記者與宋玉霞交談的同時,遇到了不少進入祠堂參觀的市民?!白?007年經四川省政府公布為第七批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后,我們在保護的同時,免費對外開發,歡迎市民前來參觀,了解我們的家規祖訓?!?/span>

水口鎮宋祠臺脊的“二龍繞頂”,雕刻精致。
隨著宋玉霞的介紹,記者注意到,古樸雅致的祠堂,主體建筑均為木質結構,院內天井鋪以石磚,寬闊潔凈,戲臺正上方的八卦樣式藻井保存完好,廂樓墻面的人物彩繪清晰可辨,臺脊處的“二龍繞頂”,憑欄處的石獅、石麒麟、石貔貅等,雕刻精巧細致。
“我們的‘十德家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所以我們也希望家規能在薪火相傳的同時,有所發揚,通過家風的展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彼斡裣冀榻B,近年來,隨著專項資金的注入,宋祠外的壩子,已從爛泥地轉變為水泥廣場,吸引了村民在此排練舞蹈、鍛煉身體。風景大道等基礎設施也逐步完善,圍繞龍窩村的農耕文化,舉辦了農技文化節,在宋祠上演了一系列文藝節目,“接下來,我們還將以宋祠為核心,繼續打造研學項目,助力水口鎮文旅融合再上新臺階?!?/span>
據介紹,2022年,電視劇《西進西進》在樂山取景拍攝,水口鎮宋祠正是劇中的“軍隊臨時駐扎地”。

宋氏第23代族人宋玉霞講述家規故事。
宋氏家規
仁義禮智信,忠孝節勇和
宋氏祖訓
一崇孝道,二睦宗族,
三重教養,四齊家政,
五正禮節,六務讀書,
七明德性,八謹言語,
九慎交友,十處世事。